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回复: 10

请鉴定,谢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星月 于 2025-7-12 11:56 编辑

A:样品来源:采集
B:采集环境:田间地头(整地扔出来的)
C:磁性:弱
D:样品状态:清水洗刷
E:比重:未测
F:重量:622克

正面

正面

反面

反面

侧面一

侧面一

侧面二

侧面二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样品为人工冶炼后产生的废弃物,典型的炉渣;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不是陨石,没有陨石典型的特征。个人观点,不喜请忽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超版给与高亮,谢谢!
不过,由于最近偶然获得的这块特殊石头,观察到几个不太理解的特征。还是想请教各位老师,这个样本的几处特征是否常见?
剪切了部分图片,为了看的更加清晰。
气印排列(图一):
这些凹陷全都朝同一方向整齐排列(如气流冲刷痕迹)。普通炉渣的气泡多是杂乱无章的,这种高度定向的凹陷特征是否还有其他地质成因?
角砾结构(图二):
白/黑矿物碎块呈现"有机融合"状态,黑色熔融物质沿白色碎屑裂隙自然渗透(树根状纹理)。常见炉渣的矿物混合是否会出现此类精细结构?
矿物断口(图三):
白色矿物断口呈现近120°规则解理面。这种完美解理在人工产物中是否常见?是否有已知地球矿物具有类似特征?
风化层特性(图四):
表层刮取物在强光下呈现金属闪光现象。地表风化产物多为哑光状,这种特殊光学效应可能指示何种成因?
诚恳请教:
这些特征组合是否存在已知的地球岩石/工业产物对应实例?
如有类似特征的炉渣标本,恳请分享对比学习,谢谢!


图一

图一

图二

图二

图三

图三

图四

图四
发表于 前天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老师的点评
发表于 前天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的图片看比较符合高温熔化物质相互粘结的特征,以前比较原始土法的冶炼炉具比较容易生成这种特征,比如用耐火土或红黄泥砂土筑造的冶炼炉冶炼金属类物质比较容易生成这种特征的废弃物,现代的高精尖冶炼技术产生这种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但炉渣的特征还是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可能性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发表于 昨天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样品值得研究:1、图一的不太像气印,有点分层分离感。2、气孔比较少,有的是球粒状脱落造成,仔细看看有没有陨硫铁。图2比较清晰,炉渣感不强。3、图3你的分析和我的一致,炼渣、炉渣的保护剂、燃烧残留物为有机物的可能、此截面比较干净,没有火山灰和沥青状物,应该不是火山岩、图3的120度为结构薄弱面破坏,不是矿物结构面破坏。4、表层刮取物在强光下呈现金属闪光现象。地表风化产物多为哑光状,这种特殊光学效应可能指示何种成因,你的分析太复杂,我个人认为是破碎光滑面的不同方向面的反射。炉渣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用角度分析矿物,你的水平很高,我不敢多说。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白鹿 发表于 2025-7-13 19:30
补充的图片看比较符合高温熔化物质相互粘结的特征,以前比较原始土法的冶炼炉具比较容易生成这种特征,比如 ...

感谢白鹿版主的专业指点!您提到的土法冶炼确实可能产生特殊结构,但我在验证时发现几个难以解释的疑点:
冷却速率矛盾
样本中白色矿物(简易折射率≈1.54)显示完整晶形和120°解理角(图3)。根据傅崇说《冶金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P223)指出:
"传统土法冶炼的冷却速率通常>100℃/min,导致矿物多以玻璃质或微晶态存在"
这种发育完好的晶体需要极缓慢的冷却环境,与土法冶炼条件明显不符。
结构特征差异
对照冶金工业部《工业炉渣图谱》(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记载的典型特征:
所有高炉渣均含有气孔(本样本经多角度观察确认零气泡)
普遍存在铁橄榄石等矿物(本样本白色矿物无此反应)
可复验的三大特征
定向性:气印长轴偏差<15°(可用量角器现场验证)
自然熔渗:黑色物质严格沿白色矿物裂隙渗透(图2)
硬度反常:表层风化疏松(莫氏2-3),内部却能划动玻璃(6.5+)
诚恳请教:
在您了解的冶炼史案例中,是否存在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工艺?
① 无气泡产生
② 形成毫米级完整晶体
③ 造就高度定向表面结构
(注:两本参考文献均可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查阅验证)
谢谢!请继续指导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邵进荣 发表于 2025-7-14 11:50
这个样品值得研究:1、图一的不太像气印,有点分层分离感。2、气孔比较少,有的是球粒状脱落造成,仔细看看 ...

衷心感谢邵老师的专业指导!您指出的每个观察点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关于分层特征。
确实需要更多研究,学生注意到这些"分层"边缘有熔流纹理(类似《陨石学导论》中描述的熔壳剥离特征)。
二、关于球粒状特征。
您提到的陨硫铁可能性很有启发!学生做了系统性验证:
1.目视特征。20倍放大镜下,球粒表面无陨硫铁典型的黄褐色氧化特征。对照《中国矿物志》记载,陨硫铁多与金属铁共生(图版XII-3)。
2.磁性测试。铷磁铁测试结果:
角砾岩主体,微弱磁性(不被吸附);疑似玻璃基质(外部一侧),强磁性(但非陨硫铁典型的瞬时吸附特性);疑似气印区,中等磁性。
关键矛盾点,若为陨硫铁,应同时满足:
硫元素存在 → 但,样本无硫化物典型黄褐色锈蚀。同时,用稀盐酸滴试,无硫化氢反应。
金属铁共生 → 但,强磁性物质与球粒无空间关联,铷磁铁吸附特性不符陨硫铁标准。
学生请教: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这些球粒更有可能是什么成因呢?
三、关于120度断面。
这个角度确实特殊,需要请教矿物学专家(参考过《造岩矿物学》中斜长石解理相关内容,但学生看后依然稀里糊涂)。
四、关于金属反光。
您提出的"断面反光说"很有道理!学生注意到,反光具有方向选择性(随光源角度变化而闪烁)。
再次感谢您的指导!
(学生正在整理检测数据,后续有新发现再向您请教。)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120度断面,学生还查阅过:斜长石风化后,会出现“蒙脱石化”。这与样本有相似之处,之前砸碎过类似样本,外表能够用手指甲抠动,而且还能轻松碾碎。可是,内部却坚硬如铁,用来划玻璃,能够划出痕迹(深入玻璃的小口子)。
猜想,这样的白色角砾岩,有没有可能就是斜长岩呢?请教各位老师。
发表于 昨天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月 发表于 2025-7-14 13:54
衷心感谢邵老师的专业指导!您指出的每个观察点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关于分层特征。
确实需要更多研究 ...

我只给你回复一点,陨硫铁是青铜色,和磁黄铁矿的颜色一样,有时会出现自然铜色,唯一区别是陨硫铁没有磁性,不会被磁铁吸引,陨硫铁是用放大镜最好去判别的球粒、或粒状物质。二价铁离子没有磁性,不被磁铁吸引,如镜铁矿·,选矿是要加热氧化成三价铁,不管是古法炼矿还是现在冶炼工艺,都需要破碎,直接把一个石头融化成本太高。谢谢你带来判别,我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中陨网✪国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15 02:25 , Processed in 0.0955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